拼 命 加 载 中 ...
NVIDIA在推出了一系列桌面的RTX 50系独显之后,笔记本的RTX 50系现在也来了,首批公布的包括RTX 5090、RTX 5080、RTX 5070
Ti和RTX 5070四款,ROG作为游戏本领域的顶流品牌,他们也推出了新款的ROG枪神9系列、魔霸9系列、以及魔霸新锐2025锐龙版,其中魔霸9与魔霸新锐2025锐龙版系列最高可搭载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魔霸9系列再用锐龙9
9000HX系列处理器,魔霸新锐2025锐龙版采用锐龙9 8000HX系列处理器。
ROG魔霸新锐2025主要特点
我们测试的这台ROG魔霸新锐2025搭载的是锐龙 9 8940HX处理器,拥有16个Zen 4内核,双CCD设计一共64MB L3缓存,最大加速频率能到5.35GHz,
虽然不是最新的Zen 5架构,但16核32线程的规格在游戏本上还是相当炸裂的。
搭配最大功耗能到140W的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它拥有5888个CUDA核心,使用PCIe 5.0
x8接口,GPU基础频率1003MHz,Boost频率1565MHz,使用192bit/12GB的GDDR7显存,显存速率28Gbps,支持独显与混合模式,支持DLSS 4等最新技术,并可提供高达992 TOPS的AI算力。
其他配置方面,测试样机配备了DDR5-5600内存,受限于CPU规格,实际运行在5200频率,容量方面则可支持扩展至64GB,标配的是1TB PCIe 4.0 SSD,还有留了一个PCIe 5.0 M.2接口给玩家,整体扩展能力强劲。
预览新一代Max-Q技术随着新一代Blackwell GPU的到来,NVIDIA
Max-Q技术也在升级,Max-Q通过对笔记本电脑各个方面进行优化,在不增加功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并能在闲置时控制GPU迅速切入更低的功耗设定模式,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高级电源门控GPU从活动电源状态切换到深度休眠电源状态的关键在于,电源休眠状态越深、进入和退出该状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Blackwell降低了进入和退出不同电源功率状态的延迟时间。它还拥有NVIDIA所构建的最先进的芯片单元电源门控技术,多个全新门控级别可实现更精细的功率控制。
新的Clock
Gating可以在只有部分芯片闲置或闲置时间虽然很短,但通常也视为“活动”的工作区域关闭整个时钟树,以此来节省动态功耗。对于Blackwell来说,重点之一是内存功耗管理,通过利用GDDR7的快速唤醒时钟架构来实现更高效率。现在整个内存时钟树首次实现了门控。
新增的电压轨可为GPU内核和内存系统分别独立供电、从而提高性能。这也使Blackwell能够在小范围闲置期间关闭芯片中未使用的部分,从而降低功耗。利用Blackwell的设计,可在帧级粒度上进入轨控状态,这也能改进电池供电下的游戏和创意应用体验。独立的电源轨允许在GPU闲置时降低功耗,甚至在不需要GPU时关闭GPU核心,极大提高了依赖电源管理的电脑的整体效率。
加速频率切换Blackwell采用了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时钟架构调整。通过这些改进,时钟可根据工作负载动态进行调整,速度比以前的GPU架构快1000倍,使Blackwell能够更快速响应GPU工作负载的动态特性,并根据工作负载提高或降低时钟速度,以获得更佳性能和能效。在此之前,时钟在整个帧生成过程中被有效地锁定在相同的频率上。
加速频率切换可以在额定功率范围内发挥GPU全部性能。此外,通过快速响应较短的空闲时间段(即从CPU发送到GPU的各帧之间的间隙),还可以节省功耗,这样GPU就能在非空闲时段迸发出更高的时钟频率,从而获得更高的性能。
低延迟睡眠Blackwell能够更快速的切入低功耗状态,因此可节省更多时间,而且通过利用先进的电源门控技术,能够快速对芯片逐级进行电源门控,从而迅速节省更多的功耗。
Blackwell GPU架构进入最深睡眠状态的速度比Ada GPU架构快10倍,从而在最低功耗睡眠状态下节省更多功耗。
电池游戏性能改进NVIDIA Battery
Boost续航增强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充分利用Blackwell架构的优势,从而比前几代笔记本电脑有着更高的游戏帧率和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Battery
Boost续航增强是NVIDIA专门测试和挑选的,以实现高画质和高能效而专门设定的游戏图形设置组合、围绕60FPS帧率这一指标,结合场景感知算法,在对话选择,地图导航和技能树等动作较少的场景中将帧速率降至约30FPS。Battery
Boost续航增强可利用所有这些机会来节省电量。
外观介绍
预览今年的新款魔霸新锐外观基本延续了该系列的经典造型,A面采用深灰色的磨砂面,设计相当简约,但也非常的突出重点,这设计让ROG的“败家之眼”非常显眼,左下的斜线里面还混了品牌标语。
预览送测的样机配的是16英寸1920*1200的16:10屏幕,采用三边窄边框设计,屏占比高达90%,屏幕刷新率能到165Hz,拥有3ms的极速响应时间,色域覆盖达到100%
sRGB,最大亮度300nits,屏幕顶部有一个FHD的高清摄像头,下部则是ROG
STRIX的标志,可以看到屏幕四条边上都配有橡胶脚垫,可以有效避免B面与C面来个硬接触。需要注意的是,在售的魔霸新锐2025锐龙版都是配2560*1600的屏幕,并且标称亮度有400nit,规格更高。
预览C面采用类肤材质,手感非常顺滑,配备大面积的触摸板,更大的面积可以让玩家在进行浏览时实现更精准的操作,它采用玻璃涂层提升了触摸舒适度和易用性,整个C面是有往键盘区域轻度内凹的,这样的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键盘顶部有五个专用功能按键,可让游戏玩家快速调节音量、麦克风静音、切换机器散热模式以及快速开启Armoury
Crate,这些按键是支持自定义功能的,可以随意切换按键功能。键盘的键程是2.0mm,具备独家ROG
Overstroke闪击技术,能更快的响应玩家输入,为游戏和工作提供更灵敏的体验。
键盘的主要按键都采用了全尺寸设计,包括方向键,这样确保了游戏玩家的按键手感,此外“QWERASDF”以及空格键采用了透明键帽,配合背光更能凸显这些按键的位置,方便游戏玩家快速定位这些高频使用按键,可在Armoury
Crate内调节键盘背光颜色和模式,打造自己的游戏风格。
这一圈氛围灯也是魔霸系列的一项特色了
预览魔霸新锐系列已经把笔记本整个尾部都换成了散热出风口,所以接口全部布置在机身的两侧,机身左侧有电源输出口、千兆网口、HDMI
2.1、两个USB4
Type-C口和一个3.5mm复合音频接口。一个USB4接口上有快充的标志,该接口支持100W的PD快充,外出时可不携带专用的笔记本充电器,使用大功率PD充电器给笔记本充电,可有效减轻行囊重量,机身右侧则有两个USB
10Gbps Type-A口。
D面有大面积的散热开孔,好让里面的三把风扇能吸去足够的空气为机器散热,底部两侧的开孔是扬声器的位置,四个边角位有防滑垫防止机器随意滑动。
配套的电源适配器是280W的
内部结构
预览拆开后盖后能看到魔霸的整个尾部都是散热鳍片,两侧出风口位置也有散热鳍片,使得笔记本的散热面积非常大,一共有373片0.1mm超薄冰翼鳍片,总散热面积达到了174183mm2,整个冰川散热系统一共拥有7根热管,覆盖了CPU、GPU、显存和VRM供电模块,能把这些区域的热量快速传递到鳍片上。
此外华硕还特意为RTX 5070 Ti GPU上了第二代暴力熊Conductonaut
Exreme液态金属,一代暴力熊液金主要包含铟、镓和锡元素,而第二代液金移除了锡并添加了如铋、银和铜等元素,导热率提高至85W/m·K,远比传统硅脂要高得多。
为了提供良好的散热性能,魔霸新锐采用了三把散热风扇,上面的两把尺寸较大的是主力散热风扇,负责为CPU和GPU降温,第三把尺寸较小的是辅助风扇,它能把机身内部堆积的废热从尾部吹出,在机器长期工作时可以起到较好的温度控制效果。底板在三把风扇的入风位置都覆盖了防尘网,隔绝灰尘进入影响机器散热效率。
送测机配的是两根三星DDR5-5600 8GB内存,由于锐龙 9
8940HX只支持DDR5-5200,所以实际是降频运行的,而零售版机器则是配置单根16GB内存。
标配的SSD是西数的SN5000S 1TB,是一款PCIe 4.0
x4的SSD,采用QLC闪存,最大连续读取速度6000MB/s,最大连续写入速度5400MB/s,最大4K随机读写IOPS分别是750K和900K。而零售版机器采用海力士PVC10,TLC闪存,标称最大连续读写速度可达6500MB/s和5500MB/s,随机读写IOPS分别为950K和1200K。
无线网卡是MTK的MT7922,支持WiFi 6E,它旁边还有一个预留的M.2接口供用户扩展,这接口是支持PCIe
5.0的,1TB的硬盘容量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可能不太够,有需求可以额外添加一个仓库盘。
配的电池容量高达90Wh,为机器提供较长的续航时间
基准性能测试不同散热模式的CPU功耗设置如下表所示,可以使用控制中心来进行调节,有增强、性能、静音这三个模式,每个档位的功耗与风扇转速调节都不太一样。
预览魔霸新锐2025款
所有模式的sPPT和SPL都不一样,在使用交流电源时,增强模式两个都是140W,性能模式的sPPT和SPL则120W和90W,静音模式则是100W和65W,在使用电池供电时
没有增强模式,而且功耗限制都比使用交流电时更低。下面的性能测试都是在增强模式下进行。
CPU预览预览说真的ROG魔霸新锐2025用的锐龙9 8940HX处理器多线程还挺猛的,跑分比满血的酷睿i9-14900HX高得多,不过单线程由于是旧的Zen
4架构,所以和对手还是有些差距的。
GPU预览从3DMark的跑分结果来看,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的得分略低于RTX
4080笔记本电脑GPU,但比RTX
4070笔记本电脑GPU性能有非常大的提升。
存储
虽然配的三星DDR5内存标配是5600MHz的,但锐龙9
8940HX只支持DDR5-5200,所以内存降频运行,时序是42-42-42-84,内存读取速度57.6GB/s,内存写入速度48.5GB/s,内存复制43.8GB/s内存延迟89.6ns,说真的这带宽确实有点低,延迟也偏高。
测试样机的西数SN5000S 1TB
SSD在QD1下连续读写速度能到4600MB/s和3900MB/s,随机性能表现还行,延迟不是很高,但混合读写的表现一般,应该是主控的性能限制。
峰值性能方面,连续读取能到6400MB/s,连续写入5700MB/s,最大读取IOPS 166K,最大写入IOPS
141K,高队列深度的混合读写表现要比QD1时好得多。
游戏测试DLSS 4游戏测试RTX 50系在游戏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它们支持DLSS 4的多帧生成技术,现在已经有不少游戏原生或者通过在NVIDIA App中使用DLSS优设开启DLSS 4。我们选择了三款游戏,是《赛博朋克2077》、《心灵杀手2》和《半条命2》RTX版。测试使用使用升级的Transformer模型,
这台样机的屏幕是1920*1200的,测试时会采用该分辨率,但零售版机器会使用2560*1600屏幕,而且对于RTX 5070
Ti来说只跑1200p也太浪费了,所以我们还会外接显示器测试2K分辨率下的游戏性能,开启光追后的最高画质,DLSS超分档位使用质量模式。
预览预览预览测试的这三款游戏在原生分辨率下都是非常不流畅的,开了DLSS超分辨率后流畅度有所提高,但平均帧率全部都不超过60fps,在开启帧生成后,即使是最低档的x2也可以让游戏画面变得流畅,如果是最高级的x4档位的话,基本上都能满足玩家对高刷的需求,要知道这三个都是把光追质量拉满的游戏。
预览预览预览分辨率提升到2K后,原始分辨率下的帧率更低了,即使开了DLSS平衡模式这三个游戏的平均帧率也没超过50fps,开启帧生成后就基本都流畅了,开启最高级的4x帧生成后,平均帧率几乎就是原始帧率的6~7倍,帧率增加了非常多。
延迟方面,DLSS帧生成确实会带来一定的延迟增加,2K分辨率由于超分后的帧率也不是很高,所以开启帧生成后延迟增加有点大,但测试的这三个都不是竞技游戏,所以这点延迟其实可以接受,晚些时候NVIDIA Reflex
2技术适配游戏后应该就能很好的抵消多帧生成带来的延迟提升了。
光追游戏测试除了上面3个支持DLSS 4的游戏外,我们还测试了三个支持DLSS
3的游戏,同样采用笔记本原生的1200p分辨率以及外接显示器测2K分辨率,开启光追后的最高画质
,1200p分辨率下DLSS超分使用质量模式,而2K分辨率下则使用平衡模式。
预览预览《怪物猎人:荒野》不论在1200p还是2K分辨率,原始分辨率下帧率还是很流畅的,但这游戏的超分开了并不会提高多少帧数,很奇怪,开启帧生成后就能到达高刷级别的帧率。
测试时《黑神话:悟空》还没更新,但现在已经更新支持多帧生成了。《黑神话:悟空》与《刺客信条:影》在
原生分辨率下游戏流畅度都不足,特别是《黑神话:悟空》它在两个分辨率下都比《刺客信条:影》低10帧,但开启DLSS超分后两者的平均帧率其实差别不大,在1200p分辨率下这两个游戏在开启超分后帧率其实就比较流畅了,
当然开启多帧生成后效果更佳,至于2K分辨率就一定得开帧生成才行。
电竞游戏测试预览预览得益于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强劲的性能,ROG魔霸新锐2025无论在1200p还是2K分辨率下玩《CS2》还是《彩虹六号:围攻》都有着极高的平均帧和1%低帧率,完全满足玩家对高刷电竞游戏的需求,至于《DOTA
2》,测试来看它在1200p和2K分辨率下的平均帧率是差不多的,所以瓶颈并不在显卡上,可能是CPU或者是内存带宽。
AI生图与大语言模型测试AI生图的测试我们运行了UL Procyon的FLUX.1以及Stable Diffusion
1.5的基准测试,其中FLUX.1预设的批次大小是1,干预步骤是30,分辨率1024,生成4张图像。而Stable Diffusion
1.5的批次大小是4,干预步骤是100,分辨率512,生成16张图像,两者的数据不适合直接对比。
FLUX.1我们测试了FP4精度下的生图速度,FP8因为显存容量的关系跑不了,RTX
50系GPU增加对FP4精度运算的加速效果相当明显,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的生图速度还是可以的,平均43秒就能出一张图。而传统的Stable Diffusion
1.5我们则使用NVIDIA TensorRT推理引擎,平均2.6秒就能出一张图。
UL Procyon文本生成基准测试则会测试Phi-3.5-mini、Mistral
7B、Llama-3.1-8B和Llama-2-13B这四个模型的首Token延迟和平均Tokens/s生成速度,由于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拥有12GB显存,刚好能运行最大的Llama-2-13B模型,运行该模型时平均首Token延迟是1.26秒,平均生成速度37.69Tokens/s,
而其他参数量更小的模型运行速度则快得多,RTX 5070 Ti的AI性能表现还是不错的。
散热测试这里用单烤CPU和单烤GPU测试分别模拟CPU高负载应用和GPU高负载的场景,最后进行双烤模拟最苛刻的使用环境。CPU烤机的负载是AIDA 64
FPU项目,而GPU的负载则是3DMark Speed
Way压力测试,记录数据的应用是HWiNFO。HWiNFO的默认设置为每1000ms(1秒)记录一次,所以图表中的时间单位会显示为1s。测试时的室温约为25℃,压力测试运行时间为10分钟。
CPU单烤预览在CPU单烤中,CPU的峰值功耗能到达130W,温度会缓慢爬升至95℃并在峰值持续一段较长时间,这段sPPT功耗可以维持560秒左右,然后会逐渐降至SPL阶段,功耗在113W上下波动,而温度则基本稳定在88℃。
GPU单烤预览在GPU烤机中,显卡功耗基本很稳定在138W左右,而GPU的温度基本都在75℃左右,不是很高,至于显存温度,基本上都在80℃左右。
CPU + GPU双烤预览双烤时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甚至能跑出150W的瞬时峰值功耗,当然整体平均功耗大概是137W,而锐龙9 8940HX在短暂跑出sPPT功耗段后,很快就因为电力分配问题跑到55W左右。由于CPU与GPU共用部分热管,所以肯定会导致相互影响,是双烤时GPU的最高温度是80℃,略高于单烤时,而CPU的温度
处理开始的时候较高之外,其他时间温度曲线基本和GPU是重合的。
双烤时ROG魔霸新锐2025在热成像的镜头下是这样的,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四个主要出风口,最热的地方在功能键下面,有47.6℃,
这个位置一般不会按到所以不是什么大问题,此外可以看到电源接口明显被左侧出风口加热了。
续航测试开始续航测试前我们会先把ROG魔霸新锐2025的屏幕亮度调节至100cd/m2上下,并将飞行模式打开,键盘背光关闭,切断交流电源后笔记本会自动切换到静音模式,在集显模式下
进行续航能力。
ROG魔霸新锐2025在关闭独显只使用集显的话电池续航则是7小时24分钟,作为游戏本来说这续航其实还蛮长的,对于游戏本来说电池基本上就是给用户短时应急用的,大部分情况下都会一直接通电源。
噪音测试我们在环境噪音为10dBA的消音实验室中,噪声检测仪与ROG魔霸新锐2025的距离为30cm的情况下记录了它在不同模式下运行《最终幻想14
7.0》Benchmark时的风扇噪音。
预览预览可以看到就算是增强模式,ROG魔霸新锐2025的噪音也没有超过50dBA,对于一款游戏本来说这个成绩是比较优秀的。而性能模式的噪音会比狂暴模式低不少,当然了游戏帧率也会有一定下降。
静音模式下噪音最低只有32.1dBA,当然它的平均帧率也是最低的,不过这个帧率其实也不低,所以如果单纯是玩网游的话,如果不追求太高的帧率,可以在相对比较安静的
静音模式下游玩,即使追求高刷的话其实开性能模式也够了。
全文总结得益于全新Blackwell架构的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ROG魔霸新锐2025展现出了强劲的AI性能,各种AI生图和LLM大模型运行都非常快,12GB的显存容量可满足13到14B的本地模型部署,让AI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而强劲的AI性能也对游戏有帮助,DLSS 4就是AI在游戏里面的实际应用,在DLSS 4多帧生成的加持下,ROG魔霸新锐2025能在较高的刷新率下流畅运行1200p和2K 3A光追游戏,而新的Transformer模型也给DLSS超分带来更为精细的画面,所有支持DLSS的游戏都会由此受益。当然了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本身的3D性能也不差,足够让这台游戏本在1200p和2K分辨率下高刷运行各种主流电竞游戏。
此外ROG魔霸新锐2025的散热设计优秀,可让RTX 5070 Ti笔记本电脑GPU保持长时间140W满功耗运转,也可让锐龙9
8940HX处理器保持130W功耗满载9分钟之长,双烤时CPU与GPU的温度也不是很高,不烫手,是一台相当优秀的游戏本,目前它在京东上售卖的是搭配2.5K
165Hz高刷屏的版本,国补后到手价是10999元,这种配置能卖这个价格确实相当之有竞争力,由于配的是单根16GB内存,建议直接加多一根组成32GB使用。